有夠瘋!非看BOOK!
繼《黑暗榮耀》之後,最近網路掀翻的「必看神劇」,非Netflix的黑色喜劇《怒嗆人生》不可!該劇堪稱「亞洲人發瘋實錄」,劇情明明只是講述,因為一宗交通糾紛,引發一男一女路怒症發作、鬥個你死我活的故事,卻叫人看得超爽!超解壓!
而你要是喜歡《媽的多重宇宙》這種微瘋狂的作品,那更不能錯過《怒嗆人生》,因為該劇更生動準確地探討亞洲文化,很容易在各角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,引發深深共鳴。不得不說,有些東西真是刻在我們的骨子裡了,就算移民二、三代又怎樣,只要是東方人,面對父母、家庭、事業的心理困境,幾乎一模一樣~~
BEEF(@beefnetflixtv)分享的貼文
大家應該還記得吧,今年奧斯卡金像獎上,《媽的多重宇宙》和《我的鯨魚老爸》共拿下9個獎項,兩部電影都是由獨立電影製作公司A24出品,所以說,A24才是本屆奧斯卡的最大贏家,讓Netflix、迪士尼、華納兄弟各個羡慕嫉妒恨。
A24儼然已成為好萊塢勢頭最猛的非主流力量了,而《怒嗆人生》則是由A24和Netflix聯合製作,4月6日一上線,馬上就佳評如潮,許多人都是一口氣炫完10集(一集30分鐘),在爛番茄狂刷觀眾好評度94%,IMDb評分更有8.4。
也必須說,Netflix真是眼光有夠準,算算時間,《怒嗆人生》差不多是去年《媽的多重宇宙》初露崢嶸後,A24打鐵趁熱拍攝的劇集,Netflix沒有一絲猶豫就決定跟他們合作,厲害。
@haurcyi 分享的貼文
Danny是一個小承包商,靠做一些雜工糊口,他很努力、也很倒楣,小生意做著做著就每況愈下,客戶也不太喜歡他,而他的身上還背負著遠在韓國的父母,以及整個家的重擔,甚至得養每天宅在家的廢物弟弟。
對Danny而言,生活是一片空虛,沒有理解,也沒有關愛。
Shop Your TV(@shopyourtv)分享的貼文
Amy是一位白手起家、經營植物銷售生意的小企業主,和Danny不同,算是個人生贏家,而且家裡還有貼心的老公和可愛的女兒,只不過,老公閒在家沒有任何收入、又是個媽寶,女兒也更喜歡爸爸。
打拼多年的Amy想要功成身退、享受生活,讓自己喘口氣,但偏偏,她的光鮮世界裡卻藏滿了「跳蚤」,無法讓她稱心如意。
Craig Su(@morissett)分享的貼文
無論有錢沒錢,Danny和Amy都一樣過得不快樂,也同樣都在崩潰邊緣,最終便因為一次偶發的路怒事件,成為壓垮對方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兩人的車子因為差點擦撞,引爆了彼此的憤怒,並將此憤怒帶到生活中,他們通過暗中調查,開始了一系列「相互報復」的惡毒行為,並漸漸失去了理智。
但也因此讓兩人摘下虛偽的面具,瘋狂宣洩生活中的苦悶、焦躁、怨氣和不滿,然而,在這個過程中,Danny和Amy的生活,也引爆了一系列的巨變……
Lua(@ilystevenyeun)分享的貼文
大家對史蒂芬連(Steven Yeun)肯定不陌生,他是《怒嗆人生》中的Danny,也是《陰屍路》的披薩小哥Glenn,更是憑電影《夢想之地》,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「最佳男主角」提名的亞裔美國演員。
他把劇中Danny的易怒體質,以及亞洲人永遠無法鬆弛活著的焦慮人生,刻畫得入木三分。尤其是那種窒息感:永無止境的疲憊,和無處釋放的負面情緒,想必也讓許多觀眾狠狠共情了。
Netflix US(@netflix)分享的貼文
難怪《Variety》會透露,劇集主創團隊已經考慮將《怒嗆人生》,報名艾美獎限定劇單元,而非喜劇單元。其中,史蒂芬連則將角逐限定劇視帝,實力不在話下。
更要命的是,史蒂芬連即使在劇中又粗魯又髒話不離口,但依舊煞到許多網友,直呼他怎麼可以又瘋又帥又性感又會演,連罵髒話都超Sexy,的確很難令人討厭他。
DTLV(@dtlv)分享的貼文
喜歡看美國脫口秀的觀眾,肯定不會漏掉黃阿麗,她在Netflix的脫口秀《黃艾麗:小眼鏡蛇》(Baby Cobra)和《黃艾麗:鐵娘子》(Ali Wong: Hard Knock Wife)都廣受好評,還曾經挺著大肚子上臺,為觀眾講黃色笑話和屎尿屁,是個徹頭徹尾的女中豪傑。
如今黃阿麗也終於進軍戲劇圈了,而且A24真的好會選人,《怒嗆人生》的Amy簡直是為她量身訂做,讓大家發現黃阿麗的演技,出乎意料之外的好!
michel ghanem(@tvscholar)分享的貼文
她也演出了亞裔的真實寫照,Amy那種功利和虛榮心作祟,嚮往財富卻又想回歸家庭;在他人面前掩飾自己的喜好和情感;身處在嚴厲父母和喜歡苛責的長輩之中;在家庭裡無時無刻不壓抑自己的內心等等。
莫怪她會因為一次路怒事件,發現Danny可以任由她發怒和使壞之後,終於情緒爆炸,而這些複雜的情感轉折,當然也讓她有望提名艾美獎,角逐限定劇視后。
Sam Dunn Illustration(@xsamdunnx)分享的貼文
《怒嗆人生》的英文劇名《Beef》,表面是「牛肉」的意思,但卻跟美食一點關係也沒有,只是一種美國俚語的用法,實際上是「抱怨、發火」的意思。
「Beef」也常常在許多饒舌歌手口中聽見,如果講「What’ s the beef?」直譯就很類似「你他x的有毛病嗎?」或「你他x的在找碴嗎?」有一說是早年的美國士兵,常常抱怨軍中的牛肉不好吃,漸漸發展下來,Beef就成為抱怨了。
MovieUpdate(@movieupdate_)分享的貼文
據了解,一開始《怒嗆人生》本來想用《以牙還牙》(Eye for an Eye)為劇名,但後來發現,Beef一個單詞,更貼合劇中主角的情緒狀態,因此決定用《Beef》。
而中文譯名《怒嗆人生》,更準確傳達了劇集內容的含義,有趣的是,「怒嗆」負責爽(Netflix),「人生」負責思辨(A24),剛好也結合了兩家公司所長。
Cᴸᴬ Cᴸᴬ Cᴸᴬᴺᴰ’s World(@tatachips86)分享的貼文
《怒嗆人生》除了劇情穩穩拿捏住亞裔族群的心理之外,故事節奏也非常好、拍攝角度新穎,那種對人生的怒氣和絕望,從第一個鏡頭開始,就傳遞得非常到位。
男女主角更把東方人那種晦澀難懂的崩潰,表現得淋漓盡致,叫人看得非常過癮。
Rank Magazine(@rankmagazine)分享的貼文
而且,光是聽到劇中人連連飆「英文髒話」,就覺得身心舒暢,有網友曾計算一段三分半的劇情,居然說了11次fuck,也就是說,《怒嗆人生》一集講的髒話,應該比你一年聽到的都還要多啦!
尤其,該劇每集片長約只有30~39分鐘,很容易叫人一看就停不下來,雖然總共有10集,但許多網友可都是一口氣炫完10集來著。
Matthew Salter 🎬〽️🏀🏁🏆👔👑👨👧🖤(@ftcproductionsandmediallc)分享的貼文
如果你看過《怒嗆人生》的預告片,那只會窺視到整齣戲的十分之一劇情走向,因為它的每一集,都有一個矛盾衝突和高潮,會讓人看到欲罷不能。
而就在前8集一路發瘋之後,到了最後兩集,劇情居然還能越來越失控,每一個事件、每一個走向,都出人意料之外,也是夠爆炸的了。
甚至直到第9集,許多事情才終於曝光、令人恍然大悟,接著第10集更是真正的精彩:男女主角絕處逢生的對話、酣暢淋漓的對罵與和解,在在直戳人心,讓人想起《媽的多重宇宙》中,媽媽和女兒的那段對話,非常哲學、也非常有意思。
Wyborcza TV i VOD(@wyborcza_tv)分享的貼文
只能說我們東方人,一生都困在各種傳統的條條框框裡,也一直被生活綁架,活得太累了。而且不論移民到哪裡,都一樣會活成「壓抑的東方人」,永遠學不會don’t gave a shit(不在乎),難怪會像《怒嗆人生》那樣發瘋!
看心理醫生?哈,就如同男主角說的:「西方心理療法對東方腦袋沒用!」
然後,也千萬千萬不要漏掉第10集大結局的最後一幕,男主角的那隻右手,不但感動死人,也叫人不禁懷疑,難道《怒嗆人生》還會有第二季嗎?
Alan Sepinwall(@sepinwall)分享的貼文
大家有沒有注意到?《怒嗆人生》每一集一開頭,都有個小標題,並搭配一幅油畫,原來那些油畫,是由Danny那位剛剛出獄的表哥畫的唷,扮演這位長髮表哥的演員叫崔大衛,他的實際身份,其實是一位畫家,A24還真是「摸蛤蜊兼洗褲」。
至於每一集的小標題,也都是滿滿的細節,因為那些標題,每個都是出自經典文學、作家或電影出處,倘若你已經看過《怒嗆人生》,回頭再審視以下的標題,肯定會回味無窮~~
第1集:「The Birds Don’t Sing, They Screech in Pain.」(鳥兒不是在唱歌,而是在痛苦中尖叫)
出自德國導演Werner Herzog的紀錄片《夢想的負擔》(Burden of Dreams)。與劇中男女主角在路怒事件後,表面下隱藏的痛苦和嚴重問題,情況相當符合。
第2集:「The Rapture of Being Alive」(生而為人的狂喜)
出自美國作家Joseph Campbell在1988年受訪的內容。意謂男女主角執著於互相報復時,反而表達了一直隱藏的衝動和情感,也感受到了生而為人的狂喜。
第3集::「I Am Inhabited by a Cry.」(我心中充滿了哭泣)
出自美國天才詩人Sylvia Plath的詩歌《榆樹》,Sylvia Plath道出自己內心深處有一個黑暗的東西,會在夜晚為愛哭泣。男女主角何嘗不是。
第4集:「Just Not All at the Same Time」(你不能同時擁有所有東西)
這是美國女權運動作家Betty Friedan在一次會議上,被問及女性是否可以擁有所有東西時,她給出的坦率答案。猶如女主角Amy,想要平衡婚姻、育兒、職業和個人實現,其實非常不容易。
第5集:「Such Inward Secret Creatures」(我們是如此內向的神秘生物)
出自英國作家Iris Murdoch的小說《大海,大海》,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諷刺,人類頭腦的大部分知識都是偽知識,但我們卻非常會裝腔作勢。同時點出《怒嗆人生》的每個角色,其實都相當自以為是,同時又在極力隱藏自己的別有用心。
第6集:「 We Draw a Magic Circle.」(我們畫了一個魔法圓圈)
出自瑞典導演Ingmar Bergma的電影《猶在鏡中》,意謂我們自己畫了個魔法圓圈,會把一切與我們秘密遊戲不符的事物,隔離開來。而這集的Amy,也陷入了自己編織的謊言之中。
第7集:「I Am a Cage.」(我是一個籠子)
在作家卡夫卡(Franz Kafka)的隨筆集Die Zürauer Aphorismen中,這句話描繪人類是空虛的容器,不斷地尋找意義。而劇中男女主角在此時,也因為迷失而倍感無助。
第8集:「The Drama of Original Choice」(最初選擇的戲劇性在於…)
出自女權主義作家Simone de Beauvoir的書《模棱兩可的倫理學》,裡頭討論了我們今天所做的選擇,是由我們的過去和成長環境所預定的。而這集,也深入瞭解了男女主角各自的過去,從出生到童年到成年,讓觀眾理解,為何他們如今會深陷自己的黑暗中?
第9集:「The Great Fabricator」(偉大製造者)
出自法國社會運動家Simone Weil寫的一本書《Gravity and Grace》,裡頭探討了一種思想:為了完全接受現實,你必須經歷一種損失。劇中男女主角,此時也與他們最親近的人,漸行漸遠。
第10集:「Figures of Light」
出自「分析心理學」創始人C.G. Jung,在《煉金術研究》中寫的一段話:「One does not become enlightened by imagining figures of light, but by making the darkness conscious.」(人並不是透過想像光的形象而開悟的,而是透過讓黑暗變得有意識)。
也就是說「沒有任何一種覺醒,是不帶著痛苦的」,同時暗示了男女主角最後的結局。
♥加入COSMO LINE 所有慾望一次滿足立即加好友
IMDb公佈2023年最期待美劇Top10!男神奧斯汀巴特勒主演《空戰群英》,《捍衛任務》前傳、《最後生還者》不能錯過
2023 Netflix必追影集推薦!《星期三》第二季、《紙房子》外傳《柏林》、《京城生物》強強上線
2023Netflix電影推薦!布萊德利庫柏《音樂大師》、蓋兒加朵《鐵石心腸》、茱莉亞蘿勃茲《與世隔絕》必看
Netflix「萬聖節恐怖驚悚片單」Top15!鬼片天花板《咒》改編真實故事,《第8夜》挑戰恐懼極限